公共教育

何建国先生给我们的感动

作者:邵阳市美术馆 发布时间:2017-11-28 00:00 浏览:1105

2017年11月16日至25日,著名山水画家何建国书画捐赠仪式、何建国捐赠藏品展、何建国书画作品艺术研讨会及采风写生、笔会交流等系列活动在湖南省邵阳市隆重举行。

11月16日下午,何建国书画作品捐赠仪式在邵阳美术馆举行。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迎春,市人大副主任赵为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华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应国,北京邵阳企业商会副会长、书画艺术版权网负责人李长春等领导与嘉宾出席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何建国向邵阳市美术馆捐赠352 件作品。作品涵括了何建国老师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创作的系列代表作品,体现了何建国先生在绘画、书法方面的杰出成就。


  何建国是邵阳人,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生于1932年,曾师从吴作人、李可染等艺术大家。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美术家协会顾问。


  何建国早年以水彩画、水粉画、电影宣传画见长,画界对他有“多栖艺术家”之称,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师。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共收藏其画作360余幅,世界其它国家收藏其画作350余幅,法国巴黎卢浮宫曾邀其举办画展。他的书法也自成一格,曾为我国三千多部新闻纪录片题写片名。


  何建国年轻时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他对家乡一直怀有深深的感情。在捐赠仪式上,他深情地说:“家乡的水,家乡的人,过去留在我的图画中,留在我的诗吟中;此刻,印在我的眼里,留在我的生命里。艺术是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我把我的一些作品永远地留给家乡,留给人民。”

嘉宾合影




捐赠藏品展开幕式




11月18日上午,何建国书画捐赠藏品展开幕式在邵阳市美术馆隆重举行,市政协副主席郭妤,邵阳市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化平,邵阳市原副市长、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李兰君,著名艺术家陈西川、谭仁、萧万庆、傅真忻、李月秋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书画作品研讨会


11月18号下午,在邵阳市美术馆举办了何建国书画作品艺术研讨会,活动由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主持,邵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化平、市委宣传部原部长唐琰、原市文化局局长刘宝田、市文广新局原局长王铭祥、市美术馆馆长金国辉、市美术馆书记夏建华,以及著名画家谭仁、萧万庆、冯向杰、邵瑞刚、宋耀乾、周冰、回楚佳等书画艺术家济济一堂,就何建国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何建国先生给我的感动

张千山
欣闻在首都久负盛名的何建国先生将自己创作并珍藏的352幅书画精品捐赠给家乡的邵阳市美术馆,我惊喜莫名,钦敬万分。这样的文化义举,在当今社会,在一度被金钱物欲熏染得乌烟瘴气的艺海画坛,确属罕见。其德其行,难能可贵。
观其作品,知其经历,听其言语,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艺家的谆谆寄语,我对艺术与人民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和领悟。我觉得,何建国先生就是一位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我深深感动于先生的家国情怀、艺术情怀、乡土情怀。
何老是我市邵阳县人,1949年,就读于华中艺专的他就参加了革命队伍,到广西军区从事美术创作,并以其过人的禀赋和良好的表现得到高层认可和赏识。1952年,刚20岁的他即被调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担任美术设计,这在那个时代,可谓凤毛麟角。尽管在后来的岁月中,他因为家庭出身成分较高的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葆有一个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初心,始终保持一位人民艺术家应有的昂扬向上、豁达乐观的良好心态。无论何时何境,他从未放下过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学习与修炼。这种大气与宽博,这种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爱艺术的情怀,这种对家国命运的信心与信念,我们从他各个时期线条爽利、格调明快的主题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特别是他那幅为重要文献纪录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绘制的主题作品,给我以很深震撼。这幅画描绘的是该片的主人翁刘少奇同志,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背景上,蒙受巨大冤屈的少奇同志表现的是意志的坚定、心态的从容和对人民对未来的希望。画面气韵饱满,人物得以大力而生动地凸显,这样的大主题、大人物、大事件,画家没有足够的思想修养、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是难以驾驭和表达的。
何老这次捐赠的作品,品类十分丰富,有人物素描、速写,水彩水粉、电影宣传画、国画山水、还有他笔力劲健的书法作品,时间跨度涵盖了他从20来岁到80高龄的艺术生涯,是其艺术人生的精彩回放和精湛缩影。所有作品,格调高雅超迈,韵致清新脱俗,表达了画家对人生、对自然、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是深刻思考与高妙才情的自然融合,体现了人民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24岁就以水粉画《幸福的园地》荣获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的何建国先生,把自己各个时期的各类代表作品精选捐赠给邵阳,正如他和我谈话时所 言,因为这样可以让家乡学习美术的晚辈们得到良好的启示,既可以告诫大家不要浮躁地抄捷径,又可以启迪大家避免在艺术上走弯路。其用心之良苦、之深细、之诚挚,由此可见。
在这批捐赠作品中,前面提到的那幅很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当时就在感动了无数人的同时,更深深感动了少奇同志的家人。王光美同志曾通过该片导演转达想收藏原作的意愿,何建国先生当时就表达了交由博物馆或美术馆收藏的想法。今天,这幅珍贵作品终于落籍家乡邵阳,永远在这里与父老乡亲亲密接触。这其中的文化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这批捐赠作品中,另外一件特别的藏品也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就是先生早年为他妻子画的那幅素描,那也是他珍存的唯一一幅给爱人的画像。作品精美传神,我们可以感受其中深浓的爱意。几年前,夫人以80高龄去世。当何老的女儿提出想珍藏母亲的画像时,何老做通女儿的工作,让这幅珍贵作品回到了她的婆家——邵阳。
这种家乡情结、乡土情怀,这样大爱无疆的人生境界,怎不让我感动?我想,也肯定会感动这些藏品的每位观众和读者 

采风笔会

 活动期间,邵阳市美术馆及有关部门组织何建国老师以及萧万庆、谭仁、冯向杰、邵瑞刚等艺术家一行,到邵阳市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上堡古国、大园苗寨风景名胜区、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韶山毛泽东故居、长沙橘子洲头、岳麓书院等地采风写生,并考察了邵阳蓝印花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阳市美协、邵阳市青年美协协代表及相关领导先后陪同前往,开展创作写生、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