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

何建国书画作品捐赠仪式

作者:邵阳市美术馆 发布时间:2017-11-17 00:00 浏览:1155


 2017年11月16日,何建国书画作品捐赠仪式在邵阳市美术馆新馆隆重举行。此次捐赠的作品共325幅,作品内容涵盖了山水画、水粉画、连环画、年画、壁画、木刻、剪纸、图案、行书、电影宣传画 、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电影片头设计、影片衬画。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迎春;市人大副主任赵为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华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应国;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刘宝田、王铭祥;市文体新闻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副书记郑小娟;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罗开明;市美术馆馆长金国辉;北京邵阳商会秘书长李长春;等领导与嘉宾出席了此次捐赠仪式。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授收藏证书。

 市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迎春讲话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华和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

北京邵阳商会秘书长李长春发言

 著名画家何建国老师致答谢辞 !

何建国老师向领导与嘉宾介绍自己的作品

 捐赠仪式圆满结束,2017年11月18日上午10时18分举行何建国老师书画捐赠藏品展开幕式,大家千万别错过这次艺术盛宴!

——《云山深处是吾家》

——《遥岭千山一望远》

——《细雨潇潇》

——《太行雄奇迎朝晖》

——《群峰叠翠远》


 苍古浑厚 墨色生辉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建国山水画特色初探

 

Antiquity vigorous Inky brightness

--Contemporary famous landscape painter  Hejianguo landscape painting feature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邵阳学院 聂世忠

摘要:何建国是“多栖”画家,电影美术创作的励练造就了作品的西画光色、舞台布景的简洁明快融入传统水墨,以色助墨,以墨显色,探索出了一条水墨山水写意新路,宣纸的水墨与颜色的美性融入一体,苍古浑厚精细刚劲与仓润隽永柔韧清润相融,穷极造化的山水作品尽显画家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色墨交融的美学品格。

In this paper:Jian-guo he was staggering painter, years of movie art creation has created works of painting color stage set of concise and lively into the traditional ink painting, help with color ink, the ink color, explored a new way to ink painting landscape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paper, ink and color the beauty of sex into an organic whole, antiquity vigorous fine stiffness and the flexible CangRun meaningful mixture refrigerant, poor creature landscape works show the painter of the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the color blend aesthetic character

关键词:现实主义美术  墨色交融  叶落归根

Keywords:realistic art   Inky blend    Returning to their roots

 

何建国老师的一位亲戚是我家邻居,1976年的一天何老师回到邵阳家乡,我15岁正在学习绘画,当时何老师在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任职,在我的心目中北京来的画家一定“高大上”,我的邻居晓得我在学习绘画,便带何老师来到我家让何老师指点我的绘画,跟何老师一见面很亲切热情,跟我足足谈了近两个小时,我现在还保留了“聆听何建国老师谈绘画”的笔记本,是我在艺术道路上的明灯。

何老师现已85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精神矍铄,玩耍微信手指灵活,是一位十分热爱生活钟情自然、艺术青春永驻的当代著名国画山水画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东方书画社理事、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美术家协会顾问,在水彩、水粉、中国画、电影题名、布景、宣传画、广告、影视文学作品插图、装帧等方面都有建树,何老师还是一位慈善家,为支持野生动物及伴侣动物的保护事业曾捐赠国画作品,被聘为首都爱护动物协会名誉主席。

一、“多栖”画家,绘画主张“应物象形”“图真传神”

何老师青年时就被誉为“多栖”画家,广泛涉猎于水彩、水粉、国画山水,早在1956年水粉画《幸福的园地》获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在电影宣传画方面何建国老师的《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百花争艳》、《梅兰芳》、《苏联芭蕾舞艺术》等是我们读中学时代的临摹样本,也是那段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何老师出生于湖南邵阳县黄塘乡陡水村,青年时就读于华中艺专,上世纪50-70年代画了大批速写、水彩水粉与电影广告,何建国是伴随现实主义美术以及文革美术成长起来的画家,由于政治、意思形态的发展,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在造型上以写实为表现技法,在政治意思形态上以人文关怀为表现重点,美术造型上沿袭中国传统画论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图真传神”等绘画理论,在国家高歌现实主义美术年代,何老师的绘画基本功得到了扎实的训练,在当代现代派美术思潮泛滥之际,我们再比较思考现实主义美术永远也不会消失,现实主义美术开启了像何建国这类基本功扎实,艺术创作旺盛的中国美术新篇章,站在时代前沿,投入火热的生活,绘画题材表现了苍翠欲滴的江南和倔傲雄峻的北国,从农作物到厂房表现了那个年代勃发的欣欣向荣景象,何建国属于开启了中国新美术的现实主义美术家,承传传统,开创未来。

二、苍古浑厚、经典传神的水墨精神

何建国老师的水墨山水画构图经典,具有学术性、创造性,富有激情活力,彰显了勇于实践的艺术探索精神,并身体力行坚守弘扬传统水墨艺术纯粹性与严肃性,舒展笔墨稳健有章有法笔墨舒展稳健,承传传统创新水墨山水画新路。在七十年代师从李可染专攻山水画,真正实现了李可染老师的口号,“用最大的精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发挥了李可染的精神,开创了国画山水新路。在向传统同时代艺术家学习中广泛收罗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苦学苦练,他常强调以“焦点透视”画山水,倡导徐悲鸿“改革中国画”观点,遵循章法,在每一张作品的构图中“既得平正,须得险绝”,经营位置,似奇反正,藏露分寸得当,广西的军旅生活给画家丰富了创作源泉,大量的漓江山水画是何建国老师苦恋之作,也是何老师承传水墨传统,体现中国水墨山水苍古纵横的经典风格。何老师足迹遍及全国,作品有以祖国南北各地风光为描绘对象,收尽奇峰打草稿,《天山情怀》、《黄山奇峰尽朝晖》、《崀山风景天下奇》、《嵩岳如醉染秋光》、《燕山秋来风景异》、《太行雄奇迎朝晖》等便是画家几十年来师造化的结晶。

  在这些师造化作品中显示了画家苍古纵横的功力,点染皴擦、勾勒铺洒,苍润浑厚,竖画千仞,横墨百里,奔放恢宏,变化万千,满纸云烟,生动无垠。如《遍山绿滴翠》、《风光在险峰》、《千山莽苍远》等作品属于水墨浑厚仓润,《天山情怀》灵活稳健的山石皴法,水墨氤氲淡雅,清逸、隽秀、骨肉相称;棱棱春水,凛凛秋风皆有生气。《黄山奇峰尽朝晖》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墨随笔转,干湿相倚。画家谭仁在《何建国书画捐赠藏品展》的序言中用八字概括何建国的绘画特征:浩乎、沛然、旷如、奥如。综观何老师水墨山水作品既有北派荆关的峭拔雄杰又有南派董巨的柔韧清润,就是在山水扇面作品中也兼有北派山水的浩乎壮观、南派的旷达秀丽。《宝剑山探胜》、《雨过山色青》苍茫含烟带雨,巧妙地留出满纸云烟,增加画面的气氛。《黄山鲫鱼背》水墨淋漓、郁勃新秀。漓江景色的秀色柔美,润物细无声,体现画家的欣欣欢悦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何建国的大量山水画外花鸟画也有涉猎,《春来大地更新色》、《蓝马鸡》等作品是代表作。《春日在天涯》是何老师新技法点彩派代表作。

 

三、墨色交融的美学品格

何建国老师在山水画创作中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子,水墨介入版画的峻爽明快、水彩的光色,有评论家评论何建国的水墨山水画 “有水墨的韵味、水彩的清润,又有木刻的韧力和水粉的厚实,显现出清丽、娟美、抒情的特色”(1)。

何老师曾悉心研究李剑晨、张眉荪、关广志、秦威等大家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并借鉴运用到水墨山水创作中。《秋风霜林醉》、《太行似铁》等作品融入版画技法,水墨水彩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活,如《崇左石景林》、《暮色千山入》、《白云绕山飞》、《白云飘青山》、《白云相望空悠悠》、《百里漓江似练》、《春风又绿江南岸》等作品发挥了水彩与水墨中水性的即兴性与偶然性,心手合一,水、色、墨配合交融,具有水彩色彩效果又有水墨的虚静空灵之境。《嵩岳如醉染秋光》、《秋高时节》、《燕山秋来风景异》、《陕南风情》、《塞外秋来早》等系列以秋为描绘题材作品更是水墨山水中色彩热烈的表现。入秋的枫树, 亭亭玉立的枫叶,在画家笔下有着迷人的色素, 清新芳香, 情深意浓。

色墨交融彰显了何建国山水作品的美学品格,墨色、色块、线条的变化、对比、映衬、穿插照应,作品在有限的颜色中幻化出万般样态,墨、色、线就是那有限的音符演奏了何建国奉献给人类的优美交响曲。

四、恋乡情怀叶落归根

乡音无改的何建国老师自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十六岁)离开故乡在鬓毛衰之际向家乡邵阳市美术馆捐赠352幅作品,偿还夙愿,遗泽后世、造福后人,这些作品是何老师生命在家乡的延续,画家生命铸就的画魂对故乡不能割舍,魂牵梦绕、落叶归根。画家对家乡山水的每一寸土地炽烈热爱,家乡的大山如母亲怀抱,家乡美丽的风光给画家何建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厚情感。

《家住资江岸》、《崀山天下无》、《崀山世界丹霞之冠》、《崀山风景天下奇》、《崀山朝晖图》、《资水江畔染秋色》《云山深处是我家》等作品便是对家乡山水的描绘,一山一水总关情,画家的情怀尽在作品中体现,画家对家乡山水的自然之性与内涵之神融入于笔端,融合于情思,赞美家乡。

 

作者简介:

聂世忠(1961-  )湖南邵阳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从事美术与设计理论、水彩研究。

 

注释:

 

(1)阿曾《国际人才交流》1993-08-29